這次芬蘭連同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Riga的行程一共16天,扣除回程因時差及航程洐生的那一天,這是足足有半個月。大學畢業以來最長的假期,再加上是去了截然不同的國家,完全滿足了旅行的心癮。
本來這次年度之旅是打算去英國的,計劃從愛丁堡一路往南走,最終在倫敦離開。連蘇格蘭高地4天團都選好了、在愛丁堡的除夕倒數活動也查好了,只差未買機票未訂酒店時,我一時手癢還是去查看關於觀看北極光的部落格。理所當然被大熊仔發現了,然後問我是不是還是想看極光。兩年前(2016年)的年度之旅是去柏林跟斯德哥爾摩,做完仔細研究後發現如果還要瑞典北部Abisko看北極光就太匆忙了,所以當年跟北極光已經錯失過一次。這次,當我還在扭扭捏捏說著哎呀太貴甚麼的時候,大熊仔大掌一拍(是的,請想像熊大那啡胖手掌拍在桌面)決定了今年去芬蘭。

芬蘭,或者說赫爾辛基Helsinki,另一個吸引我們前往的原因是,在眾多歐洲城市中,它是用最少Asia Miles換機票前往的一個。當倫敦和法蘭克福也要60,000的時候,赫爾辛基只要45,000。反正儲里數也是要用的,那就用在最抵用的地方吧。而反正在Asia Miles包括的航點當中,北歐的代表根本只有赫爾辛基,最直接的選擇就是在芬蘭看北極光吧。然後想著橫豎都去追光了,一不做二不休的申請了兩星期的假期,同事們聽到時連下巴都掉下來--我這種低層職員甚少會請這麼長的假期。但是,畢竟是在暑假提出半年後的假期申請,實在是很難斷然拒絕吧。
因此我和大熊仔就來了,半個月。

這半個月看到了漫天飛雪,體會到芬蘭人獨有的處事態度,踏進了北極圈,和聖誕節老人握過手,坐過鹿車和哈士奇雪橇,追逐過北極光,順道遊覽了兩個波羅的海小國,滿足了味蕾(和解了酒饞),又長了見識。我還記得那晚從羅凡尼米Rovaniemi乘巴士往伊納里Inari,在森林中行駛時,唯一的光源就是巴士前方的射燈,映得周遭的樹木慘白。灰白的雪地裏樹影幢幢,看著窗外變化著卻又一成不變的景色,實在是思索人生的好時機──而我確實這樣做了。另外人生中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也在芬蘭發生了。
自由行的好處是,興之所至可以停留在某一點很久(或是提早離開)。當然有時候會因為不可抗力(例如是大雨、大雪)或者處理瑣碎事(例如是洗衣機壞了要動手洗衣服)而耽誤了出門。行程應該是一堆選擇而不是待辦事項,才可以從平日日常的勞碌真正地解放出來(從法國人那裏學來的:〝je me libère du superflu〞)。我們的旅行哲學在我們的行程很明顯地反映出來:
12月30日
清晨抵達赫爾辛基-<芬蘭有名的朱古力店Karl Fazer Café>-設計博物館Designmuseo-國家博物館Kansallismuseo
12月31日
1月1日
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因為這天甚麼博物館、商場、餐廳通通都不開門,我們理直氣壯地睡到中午才出去逛逛,然後坐兩個圈電車就回家煮晚餐。
1月2日
愛沙尼亞塔林Tallinn:(交通攻略)-(上集)「胖塔」Paks Margareeta-Pikk街與聖奧拉夫教堂Oleviste Kirik-塔林城牆Tallinna Linnamüür-長命斜巷Pikk Jalg-(下集)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聖母主教座堂Toomkirik-觀景台Kohtuotsa Vaateplatvorm-座堂山城堡Toompea Loss-聖誕市集在市政廳廣場Raekoja Plats-新城區-<超好味好服務而且跟塔林最多人推介的餐廳同一老闆的Pegasus>
1月3日
赫爾辛基大教堂Helsingin tuomiokirkko及國家圖書館Kansalliskirjasto-舊市場Vanha Kauppahalli-<赫爾辛基最有名的湯品專門店Soppakeittiö>-赫爾辛基市立博物館Helsingin Kaupunginmuseo-通宵火車往羅凡尼米Rovaniemi
1月4日
1月5日
1月6日-9日
這幾天基本上就是等看北極光,間中有幾個活動:(1)夜間雪地步行、哈士奇雪橇、鹿車、(2)4小時追光團-9號中午回赫爾辛基直接轉機往里加-<里加歌劇院旁邊高檔又平民的Kolonade>
1月10日
里加大教堂及舊城區-里加中央市場Rīgas Centrāltirgus-<平民飯堂Lido>-(忽發奇想)拉脫維亞國家芭蕾舞團天鵝湖表演
1月11日
KGB博物館-<里加舊城區現代拉脫維亞菜Valtera Restorans>
1月12日
參加Riga Free Tour-回赫爾辛基
1月13日
購物最後衝刺-<不吃鹿就不要去的Nokka>-回香港
*二三事系列
還是超懷念喔喔喔。
[2018年12月26日更新:我終於把芬蘭極光系列寫完了!這是第一個真正完成的系列,讓這個旅程及遊記對我自己和對推石頭的小熊這個部落格都加添了多一重的意義。最初一回來大概維持到兩個月一星期一篇,然後中間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大忙就只能以龜速寫,最後在出發一周年之前總算寫好了。過程當中,如果沒有一直上升的瀏覽數和搜尋數,可能我也沒有動力趕在2018年內寫完。謝謝大家。]
https://travel98.com/embed/poi/placeholder?mid=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