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小圓 親愛的恐怖畫風和幻滅的故事

明明是很可愛的敵人…
突然之間張口--
一咬。
一咬。就死了。沒有復活。

再不留意動畫的人,就算沒從鋼鍊看出日本的動畫有些根本不是給小朋友看,也應該從近年的進擊的巨人發現了吧?雖然仍有一部份是真的給小朋友看關於愛與勇氣的故事,但更多的是用動畫手法去透過難以拍攝的畫面/情節去表達各種現實可怕的訊息。例如巨人,例如PSYCHO-PASS,例如這個魔法少女小圓。

所以我把它們當成電影去看。(潛台詞:所以我並不認為自己很毒)

由於事前已有好友告知這不是一般的魔女動畫,所以在故事黑化時我沒有心靈受創,反而一開始已經很期待甚麼時候才會恐怖呢爆血呢扭曲呢。而當然此作並沒有讓我失望。

其實故事一開始已經暗示了它的恐怖性質吧?難不成現在連給小朋友看的那種動畫都這樣毛骨悚然嗎…

1_11_2 1_3

1_4

1_5

這剛好是開場的頭一分鐘。我一看就知道對口味因為畫風真的讓人感到很不安,而且這種高科技的飽滿畫面完全讓我聯想起PSYCHO-PASS。但原來不安感還未到極限--如果你覺得上面那幾張不太恐怖,以下這個拼貼風應該也能嚇到你吧?很喜歡這種用截然不同畫風去表達異世界的感覺。聽聞拼貼的世界有很多潛藏的符號,而此作創造的一種新的文字亦引起網民解碼潮。

其實我喜歡它的畫風。喜歡它故事所表達的破滅。但故事後來的愛情線實在不太讓我接受得到……不是因為那是百合,而是因為她們糾纏的因果實在說服不了我。明明說是關乎整個世界和宇宙甚麼的,怎麼不從去宏觀說呢。

事實上,雖然此作標榜打破魔女動畫的傳統,但主角為世界犧牲自己及被遺忘這兩個梗都不算新奇。被遺忘實在在動畫很常見。或者是因為人總是糾結於自身的存在問題:如果沒有人記得我,到底我有沒有存在過呢?對於笛卡兒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人們已經無法滿足於這個答案,或是已經不再記得個人存在的證據來自自身,反而向外追求,希望能有甚麼人能記得自己。

如果著眼於主角的付出及其被遺忘的後果,很容易得出很可憐很悲慘的結論。簡單而言,這結論其實是因為「我對你這麼好為什麼你這樣對我呢」。但,我對你好其實是我自願的沒有人逼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願意做的而也是知道其代價的,所以我不用要求你對我好。因為我事實上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要求你回報或者是多了。再者,單純從你的行為說起,你做的一切若使我心淡心寒,那我的心改變了,行為也自然會改變。我說的不是以德報怨,以德報怨是傻瓜才會做的。我說的不過是不要把對自身價值的期望放在別人身上。我對你好是因為我想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想要你對我同樣的好,我在思考在做決定時已經展現了自己的價值,我的價值並不會因為你的回應而改變。其實自身價值是主觀的。

也即是說,主角小圓的價值在她決定挺身而出的時候就展現出來了,至於有沒有人記得她亦不會影響這個價值。(當然她這個付出算不算一廂情願的犧牲仍是不得而知)

…至於為什麼看套動畫都會扯到個人的價值,嗯,好問題。

 

話說回來,此作編劇為虛淵玄,這算是他的成名作。看得出故事很有驚喜,世界設定亦很有野心,但我不知道怎樣還是比較喜歡PSYCHO-PASS…明明後者世界觀沒這樣完整,角色沒這樣立體。或是是PSYCHO-PASS承接了人類對科技的依賴和質疑,並且有更多談論政治和社會的地方吧。

 

(註:圖片我都是在網上找到的,有些是截圖。我沒有擁有版權,亦會按要求移除圖片謝謝。)

“魔法少女小圓 親愛的恐怖畫風和幻滅的故事” 有一則迴響

  1. […] 在香港非動漫愛好者的眼中,宮崎駿的動畫算是不錯,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其他的日本動畫也是各有千秋的吧。之前寫過的魔法少女小圓,分明是包著動畫和魔法少女的糖衣毒藥。更是因為是畫出來很可愛的動畫,才能與其殘酷而顛覆的主題造成如此強烈的反差,電影能做到嗎?也別提它那拼貼畫風的藝術性了。爆血又現實再加點反烏托邦味道的Pyscho-pass比起多少「號稱」貼著這個標籤的電影(如令人大失所望的The Giver)好得多。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