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哲學書,一絲安慰,幾番思考。
--帶本哲學書上街去(好青年荼毒室,2020)
自問不是好青年荼毒室的忠實粉絲,只會定期看看香港電台的「哲學有偈傾」和讀過他們其中一本著作,但當這本《帶本哲學書上街去》正式開賣,我當天就跑到富德樓買。(還收穫了鹽叔的現場簽書yeah)
想讀這本書的源起,是在2019至2020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讀著令人難以理解的新聞又見著事態不斷轉變,我們朋友之間都會討論(大概當時整個社會都只能圍繞著這個主題而生活):是不是有希望的事情才值得堅持?遊行示威有沒有用?行動升級到勇武抗爭是否恰當?在街頭「私了」和在機場阻止乘客登機又有沒有錯?衝入立法會大樓的意義何在?與立場不同的朋友割蓆是否只是意氣之爭?這些種種問題一直都盤旋在我們的腦海裏,無論當時有沒有答案,都總是覺得思考得不夠完整。
然後《帶本哲學書上街去》出現了。
這本書是按時序寫的,覆蓋了從2019年3月31日到2020年6月30日的事件。主要是就著發生的事件提供哲學角度的思考,讀這本書就彷彿與好青年荼毒室一同重新走過反修例運動的日子。例如對應2019年5月12日議會抗爭的是對「程序公義」的討論,回應6月16日二百萬人遊行就談論「自由」,針對7月21日元朗七二一就談及「公權力」等等。普通人在當時可能也有相應的疑問或想法,而這本書就引用一些哲學家和哲學思想去引發讀者思考。這本書不是艱澀難懂的學術作品,有相當足夠的解釋陳述,加上是針對近期時事直接回應,非常容易明白。
與此同時,這本書明顯亦有好青年荼毒室個人情感的流露,有小部份文章比較文藝青年,例如是個人回憶式的散文、反思、新詩等。無可避免,因為我們都是一同經歷的香港人,而且有些令人傷心扼腕的事情根本沒有甚麼可以解釋。
這不是一本教科書。固然有些題目可能在「哲學有偈傾」已經談及過了,或者有些可能讀者會覺得不夠深入,特別有興趣的話就自己找書來看--不過,與他們以前的作品如《好青年哲學讀本》不同,整本書都沒有用到註腳,亦沒有提出到參考書目,可能是因為定位上這本偏生活化。書末的「某年某月某日」寫得抵死又感動,印象深刻。
總括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擁有」的書,尤其是對於香港人來說。不出所料,這本書賣斷貨了,不知道再版又賣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