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rn – 放過別人放過自己吧

圖片來自網絡

就是衝著Anne Hathaway去看的。其實不是特別迷她,不過是因為她這個在《穿Prada的惡魔》裏的職場菜鳥,經過這幾年變成了本片的startup創辦人,先別提要看到底她的演技提升了多少,就是這種反差也值得入戲院看吧。The Intern ──因為中文譯名太難聽的關係,我還是用回英文名吧──反正就是輕鬆講大道理,有笑有淚的那種吧。

本來看完之後我特別憤憤不平的地方是,女主角Jules的丈夫 Matt出軌這麼過份,還要為自己找藉口。出軌,無論你怎樣試圖合理化,本質上已經是件不道德的事。我是這樣認為的。然而朋友溫和的反駁我,說其實Matt也犧牲了很多──他本來是公司的明日之星,為了支持妻子創業才毅然辭職回家做「家庭主夫」──出軌那樣的事,也是一時之誤,最重要還是他會回頭吧。她說的也有道理,所以我回答她,也是,其實無論男女,只要是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也是一種犧牲。她補充,而且Matt還要扛著社會對「丈夫」和「男人」的既有觀念。

這樣算是為出軌的人開脫嗎。我本來覺得人們需要很多的規範才可以令社會運作下去,而這些規範應該是嚴格的。這些規範不是外在的規條,不是法律那些,而是道德規範。例如誠實,例如不傷害別人,例如一心一意對待伴侶。我們有討論過,到底為什麼有些人會出軌、有些人不會。有人說,不出軌不過是因為沒有遇到一個讓你非常想出軌的人;有人說,只是因為出軌可能會導致本來的伴侶離去,而「失去對方」的代價太大,所以如果可以確保這個典型的出軌後果不會出現,也許很多人也會出軌;而我就覺得不出軌的原因,要麼是這樣有違你的道德觀,要麼是你不想對方傷心難過……從以上就著「出軌」的討論就可以得知,僅僅是在我跟朋友之間就已經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其實沒有哪個說法才是「真的」,因為人的心理和行為本來就是個各學派爭論不休的哲學問題,但回歸現實時候, 面對人與人各種不同的價值觀,似乎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把自己的價值觀套落別人身上。

我不可以因為我覺得人們不應該出軌就期望你持有相同看法。我可以期望你不會出軌,但你不出軌的原因可能與我相異,而這種價值觀的差異無法消滅。而如果你一直都堅持可以使用經濟學的「價值/代價」觀念作為人類行為判斷,同時我又無法接受這個角度,大家都會很辛苦。倒不如我放棄追求共同的「原因」,只求共同的「結果」。不是說我放棄自己的原則,因為我依然可以用「出軌有違道德,而我不出軌是因為違反道德的事我不做」來規範自己。

Jules是委屈的,因為她想不到在自己忙於事業的時候丈夫的心會跑到別處去;然而Matt也是委屈的,因為他想不到這種家庭崗位的轉變會對他造成這樣大的影響。各有原因,各有解釋,各自也是覺得自己這樣很「合理」。電影中,Jules打算找個專業的CEO去接管公司的運作,一方面是聽從投資者的建議,一方面是覺得也許這樣可以有時間重修自己家庭的關係。最終Matt跟Jules坦白,並建議她取消跟CEO候選人的口頭協議。他說,don’t do this for me。而Jules考慮過後,也決定繼續自己管理公司。最終大團圓結局對不──因為這是荷里活電影。如果是現實人生的話,Jules還會堅持嗎?如果她繼續把全部時間心機都放進事業,Matt不會再出軌的可能性有多大?女兒會不會投訴?看電影的話當然是Jules家庭事業兩得意看起來爽,然而現實生活的話,即使是Jules放棄全權管理公司也是在情理之內,當然也沒有誰有資格去評論別人的人生。

別人的選擇,其實你永遠管不著,倒不如放棄去管。或者我是時候要明白/接受這個世界上沒有甚麼絕對的對與錯,或者我要開始放棄評論事情時用上一句乾巴巴的「應該」或「不應該」。現實生活牽涉太多人,而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其實我所認為是真的,不過是我願意去相信的東西。但凡是每個人說的話,其實一開始就要加上「我覺得」,不過是因為太過冗繁所以大家默許隱去。這樣想的話,生活會比較輕鬆。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吧。當然,這也只是我覺得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