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歐洲慢遊] Praha 2:陽光下的布拉格

一年後的今日,我還記得那種被陽光照醒的感覺。五層高的扁平房子,我們住的第五層是斜頂的閣樓,完全是小說或漫畫那閣樓的形象。那天早上,陽光就是透過閣樓的那個斜窗照射到床上,熾熱得讓我不得不起床。那個斜窗很有趣,不是我們平常那種垂直窗戶,不能直接打直手臂「打開」。因為是以窗框左右兩邊的中間點為旋轉軸,抓住把手逆時針向上推是關窗,順時針拉是開,所以最多只能開到跟窗框成直角。我站到窗邊,看見對面整排房子的屋頂都反射著光芒。金光閃閃。

人的記憶是非常有趣的。有時候,偏偏是最微小的東西才最深刻。曾經看過科學雜誌說,記憶與情感起伏有很大的關連,這個可以解釋為什麼失戀會很刻骨銘心,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對布拉格名勝的印象遠不及這個閃閃發光的早晨深刻。離開看得懂聽得明白的英國,我們進入陌生又怪異的布拉格。在這裡,我們終於感到身處異國,感到屬於我們的大冒險已經開始。而在那個初抵布拉格的早晨,我還記得醒來第一眼是看見你在那小桌子前工作,然後看見窗外那些陽光。

當然,那天的陽光實在是過於充沛了,以致於我們在Prague Castle布拉格城堡差點中暑。

布拉格城堡非常大,Lonely Planet說比7個足球還大。門口有守衛是城堡的標準配備吧,進入城堡範圍就身處the First Courtyard,穿過the Second Courtyard,應該會先見到St. Vitus Cathedral聖維特主教座堂。

這座教堂號稱是捷克最大及最重要的教堂,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它也是一個拖延得幾近「爛尾」的建築計劃──由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要興建,到1929年才完工,歷時近乎600年。但這個跨越幾個世紀的建築並沒有違和感。最初的定調就是哥德式教堂,初代建築師死後由同時建造查理大橋的建築師Peter Parler接手,而最初幾代建築師都有把這個風格延續下去,直到15世紀波希米亞戰爭(捷克歷史很重要的一部份,但是不太了解)後,工程先後因為戰火和資金不足而停擺,途中有加入一些巴洛克的建築特色,到了19世紀才重新開始教堂的修復和建築工程,基本回復了Peter Parler的設計。所以一座哥德式的教堂才會在20世紀落成。

那時我心心念念的都還是倫敦的Westminster Abbey西敏寺,心想應該沒有一座教堂可以比得上它。(當時還未到過梵蒂岡……)加上本身不是教徒,所以覺得這個聖維特主教座堂,特別是特別,不過也只是比較漂亮的教堂吧。

出了教堂,我們打算去找另一個重點Old Royal Palace了。在導覽地圖上對了又對,哦,應該是在教堂對面──那裡甚麼都沒有!噢不對,是有建築物的,但那不是皇宮吧……

走過去才發現那真是舊皇宮。基本上走完這個部份我是熱到腦到糊掉了,只記得一件事──捷克人很喜歡把人拋出窗外。Defenestration,意思就是throwing someone out of the window,來源是拉丁文,fenestra就是窗戶的意思。固然捷克不是唯一一個會把人拋出窗外的國家,但拋到寫入歷史也應該是絕無僅有。在捷克史上發生過兩次有名的Defenestration事件,第二次正正就是在布拉格城堡發生。在1618年因為宗教原因把人從布拉格城堡的窗台推下去,最終引發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那個,我們看到那些城堡裏的那些窗台,大概可以把人橫著拋下去。

雖然我們買的是全票(即是可以看整個城堡區的景點),但是這樣的天氣我們真是支持不住了。結果我們躲進Starbucks去休息了。(小熊:你們是說每次旅行都要去Starbucks打卡吧)

P.S. 2012年版的Lonely Planet說布拉格城堡有官方的一小時導覽團,設有英語及其他語言,他建議可以電郵至tourist.info@hrad.cz預約。我們沒有試過,有興建的人可以先到官網(https://www.hrad.cz/en/index.shtml)了解一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