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對市場就沒甚麼興趣。香港的市場,或者說是街市,無謂室內室外,多是潮濕骯髒,賣的是各種食材,乾貨濕貨都有,可惜即場可以品嚐的就相當欠缺。要吃就要走上市政街市樓上的熟食市場,那些像是把大排檔搬到室內的、桌子永遠泛著油光、膠椅的側面永遠有點說不清的黏著的那種食肆。所以,作為不喜歡弄髒鞋子的人,我一直甚少步入街市。
當然,我要說的是──這像是這次遊記的主旋律──日本的市場並不一樣,甚至說完全顛覆了我對「市場」這個詞語的理解。
黑門市場是我們到埗後第二日就去的地方。本來我是不太有興趣的,只是略略查了最有名的「三平水產」,打算讓家人吃個魚生甚麼的就算完成任務。順帶一提,黑門市場官網的手機版相當好用,只要按店舖分類找就會找到店舖的名稱、營業時間等等,所以可以到了當地才查 XD http://www.kuromon.com/
我們是從心齋橋那邊乘地下鐵過去日本橋的(剛才心裏一直想著「地下鉄」,一直打金人金人怎麼不像呢 LOL 用速成的朋友會明白我在說甚麼),其實我事先不太肯定怎樣走到黑門市場。要知道,Google Map只有標示地方一點 -_- 幸好地下鐵是有指示的,在出口前也有一個很大的黑門市場廣告牌,到了地面時更好笑,在政府的指示牌上有手寫的「黑門市場 ←」,分明是不怕你來就怕你不懂來。


又是有屋頂的步行街道。兩旁的店舖都是有兩層高,但通常只有地下一層是開著燈開著門的,也許二樓是貨倉。搶眼的是頭頂的大魚,牠的同伴還有八爪魚、河豚甚麼的(嗯,我不太辨別到牠們 XD)。牠們除了吸引眼球、引人拍照然後放到網上增加曝光率外,也有作路牌的作用。在那裡有黑門市場的地圖,上面有標示甚麼路段有哪隻海鮮。所以後來我就跟我媽說,看見河豚就向龍蝦走再轉左看到銀色大魚就對了(然後我媽在仔細研究那是甚麼魚)。地圖我就手拍了,可以作個參考。

雖然是星期日,但是沒太多人,可能是因為有些店舖這天不營業。但我覺得已經夠逛了,而且少人才是重點。我們隨意逛逛就碰著「黑門三平」,因為已經餓了就撲進去了。在平靜的星期日,這家店反而非常熱鬧,來往買魚生的人絡繹不絕。店內有些已經包好的帶子、海膽等等各式各樣的海鮮,旁邊有桌椅可以即買即食。我們見到店舖內有師傅,又見到牆上有魚生船的相片,立即果斷叫了魚生船。
只能說,大概HKD500就這麼好吃這麼多你還想怎樣。
黑門市場內也有魚檔,也有生果檔。不過就是店舖面積大很多,也沒有地面濕漉漉,整個市場就是安靜的。魚販在慢慢的表演劏河豚,婆婆在慢慢的給你弄八爪魚串。而你又在急甚麼呢。旅程很短暫,但若是匆匆忙忙走過趕著往下一個「景點」,沒有跟當地建立連絡,又有甚麼意思呢。人生很長,也很短,美食甚麼的都是表象,餵飽自己的靈魂比較重要。
“[2015京阪神奈名大冒險] 日式市場(1) – 安靜乖巧的黑門市場” 有 2 則迴響
[…] 整個旅程一共去了兩個市場,黑門市場和錦市場。錦市場被稱為「京都人的廚房」,但同時作為觀光點,究竟是當地人常去抑或遊客去得多?如果一個觀光點以「多本地人去」作為賣點,這樣到底是不是把當地居民都當成旅遊產業中可利用的一部份?對於他們的生活難道沒有負面影響?即是,當大陸人發現屯門、元朗的東西比較便宜好買,他們一湧而至,居民也就不會到那裡了,也就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地點被外地人攻佔了。 […]
讚讚
[…] 整個旅程一共去了兩個市場,黑門市場和錦市場。錦市場被稱為「京都人的廚房」,但同時作為觀光點,究竟是當地人常去抑或遊客去得多?如果一個觀光點以「多本地人去」作為賣點,這樣到底是不是把當地居民都當成旅遊產業中可利用的一部份?對於他們的生活難道沒有負面影響?即是,當大陸人發現屯門、元朗的東西比較便宜好買,他們一湧而至,居民也就不會到那裡了,也就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地點被外地人攻佔了。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