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low_0.jpg)
(我看的是9月6日那場…好吧我知道這個拖得太久)
都是龍袍惹的禍。當初見到重演的時候我只知道很有名但不知道說甚麼也沒特別留意演員,立即上網買,當時只想著沒有了學生票很貴 /___\ 一light in就知道沒有買錯。
我本來就對舞台場景設計很著迷。(念念不忘上年比賽時別人那個可以打開的可以投影還有階級在旁邊可以站上去的衣櫃!我也很想我們也能做到這樣複雜而堅固的場景)所以一亮燈見到那個台就加分了。怎麼說呢?

在這張圖可以看到大部份。這裏看到的已經有4個出入台位,在左右兩側斜放的門後面分別又有通道出來,在最前方(拍不到)左右台又有兩扇門可以快速出入台。其8個。後方皇帝後的兩個門其實連接住一條走廊,有一幕是有幾個太監宮女在那裡守著,黃色木條相間著人影約隱約現,能產生距離感,更能表達場景。中間那個台能大幅度搖晃,造出模擬甲板的情況。中間那個柱子就不算太特別。多出入台位可以令角色走位更自然,這種間隔較有真實感和新意。例如兩位太后穿過一扇門和踏上台階就能表達登上城牆了。
眾多角色最搶鏡當然是小安子安德海。從衣著、聲線、對白到性格設定,根本主角就是安德海,至於太后、皇帝、六皇爺、通通是圍繞安德海而發展出來的。安德海的妻子小玉看似天真說話無厘頭,實則看得通透真情真意,一能緩和氣氛,亦能從她的角度展現出安德海個性的另一面。我只是忘了丁寶楨學生的名字(因為實在不太顯眼,主要功效是為了與丁寶楨對話以交代劇情?),其他角色都有其特色和個性。慈禧和慈安的分別在對待皇帝的態度可見一斑,加上慈禧言行舉止都有著威嚴傲氣,兩者有互相襯托的效果。透過皇帝與六皇爺多次以(錯誤的)英語交談,也很能表達小皇帝想要有的反抗和創新。丁寶楨那種忠臣的個性在處理安德海時表露無遺。
劇情是典型的兩線發展最終交匯成結局那種,不過這裡算是有三條線:安德海、丁寶楨丁寶楨、宮廷。我以為最終會是一三相匯,沒想到是一二。安德海一行人打著採辦龍袍的旗號行得囂張,丁寶楨與學生談論談論著他們已經到了,然後祕審,關進牢裏,殺頭。皇宮斷斷續續有各種反應,然而總是有時間差,因為山高皇帝遠,丁寶楨說要「前門接旨,後門斬首」也是能夠做到的。故事節奏掌握得很好,看到祕審後基本上就已經很緊張劇情走向了。(說實話安德海脫光的時候也是嚇我一跳,我想應該不會對著觀眾的否則一個正常男人怎樣扮太監(LAUGHCRY)。他先衣衫不整地向左右後方衝去,在我想應該差不多可以到下一段的時候他還是對著我們像露體狂般打開衣服……好吧我嚇到了。)
小李子(李蓮英)續任小安子的職責侍奉慈禧太后這段不錯。確實是「殺了一個安德海,還有千千萬萬個安德海」。而即使是慈禧太后已作古,帝制已不復在,還是有太多的人自願作奴才,還要在主人鞭打得少了的時候感恩戴德,說反抗的人不懂得飲水思源。
古裝劇的對白是難寫的,難在怎樣令觀眾聽得明白,又帶適量古風。無線有時候大製作的宮廷戲(好像金枝慾孽的那些還不錯)也會寫得挺像,反過來說就是有些搞笑搞事的古裝劇說得完全不文雅又無古意。
看到有些劇評對此評價不高,可能是我看得不算很多,或者是它對我胃口,我覺得算是我看過最好的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