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作。去年的翻譯功課…其實「翻譯」學的除了是字與字的翻譯,還可以是概念和文化的翻譯…*
大部份人都相信改編經典或名人故事到另一個國家或時代背景並不可行。但在2011年,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新福爾摩斯》(下稱《新》)卻顛覆了這個印象──故事變成在現代英國發生,主角福爾摩斯及其好友華生的關係不變,劇情加入利用現代科技等等……此劇大獲好評,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獲9.2分,又贏得英國學術電視獎、黃金時段艾美獎等。從《新》,或者我們能夠思考改編《海倫.凱勒》(下稱《海》)的可能性。
要改編這個劇本,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海倫.凱勒這個名人主角。因為她本身的名氣,觀眾或多或少都會知道她的成就,所以《海》能在她學會「水」這個字時完結──這個字不僅是一個普通生字,更是暗示了海倫.凱勒將會在文學上及人生上有更多更大的成就。因此改編時,不能僅保留《海》的故事線卻將海倫.凱勒改寫成一個普通的香港失聰失明女孩,因為當欠缺一定的背景支持,這樣的故事就會缺乏說服力。如果改編版要虛構出一個類似的成功人士,又要加長故事線以描述其成就,何不直接寫海倫.凱勒?這不是更有說服力、更能帶出故事背後的意義嗎?
《新》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突出福爾摩斯的個性,並以其人格魅力作為故事最大的賣點。但《海》的重點在於海倫.凱勒與她的啟蒙家庭教師安妮.蘇利雲的「鬥法」,而當中海倫.凱勒的個性主要是聰穎、頑皮、缺乏安全感,單憑這些性格特徵卻是難以吸引觀眾。
再者,若將《海》改編至以現代香港為背景,當中牽涉到許多文化上的差異。《新》的改編僅是轉變時代背景,而當中重要的情節或設定又能找到相應的替代品。相反,《海》的改編將會牽涉到中英文化及古今時代的差別。例如在現代香港社會,海倫.凱勒將要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而不會有自己的家庭教師,這個改變將會嚴重影響故事情節。又因為香港手語與英式手語的分別,《海》當中大量關於串字、學習英文字母手語的情節將要作大幅修改,甚至刪去。《海》中出現的觀念,如男尊女卑、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分別,亦不適用於在現代香港。
由此可見,基於主角及文化背景的限制,難以將《海》改編至以現代香港為背景。
*其實我這幾天一直都在寫另外一套劇的觀後感,但是寫得太慢自己也受不了 LOL 這種翻譯角度才是我真正想讀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