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芬蘭追極光之旅] 參觀里加中央市場體驗柴米油鹽的生活、參加由當地人帶領的城市導覽團

如果在里加只有一至兩天的時間,可參觀本文介紹的中央市場和參加Riga Free Tour,另文介紹的KGB博物館固然也是不可錯過,再選另文介紹的餐廳(比如說Kolonade),基本上就是兩日一夜的行程了。

看完沈重的歷史,不如採取一個較為輕鬆的角度去了解拉脫維亞。

中央市場買菜記

歐洲城市總有個典型模樣:大教堂、廣場、舊城區、古橋,還有不得不提的「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從寫有城市名稱的T-shirt磁石貼明信片,到不知何故被稱為當地特色的某種工藝品,連同想買這堆東西回家的觀光客,一同擠滿整個中央市場。有時中央市場也有販賣食品,可能是因為某些食材本來也是手信的一種,比如說香腸、火腿等等。

里加中央市場Rīgas Centrāltirgus(Riga Central Market)則是反璞歸真,回到一個大城市的市場應有的角色:讓當地居民日常去買菜。

從中世紀開始,在道加瓦河(River Daugava)河畔已經有商貿活動。直到20世紀初,由於在道加瓦河右岸的道加瓦瑪拉市集(Daugavmala Market)環境衛生惡劣、過度擠逼,以及沒有連接到鐵路系統,在1922年里加市議會認為有必要建設新的市場。從1924年開始興建,曾一度因資金短缺而停工,最終在1930年秋季落成,當時為譽為歐洲最大及最新派的市場。中央市場的外型獨特,看起來就像是一排4個的半圓長管,但並不是就地興建的──先在現址建設2公頃的底層倉庫,再把170公里外的舊飛機庫(一戰時德國的Zeppelin飛船)的金屬外殼搬過來合二為一。

傍晚的中央市場

中央市場位於里加巴士總站和中央車站旁邊,同時在舊城區的東南方。從舊城區的標誌建築物里加主教座堂(Riga Cathedral)或里加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走過去都是十多分鐘的路程。不過要留意,Google Maps列出比較近的路線(下圖藍色虛線,11分鐘)是要走在馬路邊,反而是另一路線(右邊白色線,12分鐘)更好走──向東南方走直至來到舊城區的邊陲,再轉右向著龐大得不可能錯過的戲院Forum Cinemas走,來到沒有斑馬線過馬路的轉角位,轉右走行人隧道,出口就在戲院右邊,再往前從鐵路橋底下穿過去,第一個半圓就在眼前。

從舊城區走過來的路程

我們去的時候下午4時多,外面的攤販已經在收拾了,印象中都是擺賣一些蔬菜水果等的農產品。中央市場佔地7萬平方米:一排4個半圓在右邊,另外一個半圓橫放在左邊,還有後面的小店鋪,通通都屬於中央市場。在拉脫維亞語版的官網可以找到地圖,在Google翻譯的協助下放上來讓大家參考一下。

從官網拿下來再編輯的地圖

看圖說故事的話,左邊單獨的半圓是賣肉類,然後右邊4個依序是賣奶類製品、熟食、蔬菜、魚類。但我記憶中,奶類製品館也能找到香腸等肉類製品,然後熟食館根本是用白布覆蓋左右、只剩下中間一條通道,蔬菜館酸氣熏天、應該同時有在賣醃製蔬菜,最後魚類館反而是最好逛的──出奇地沒有腥味,地面清爽乾淨,室內燈火通明,照著那些三文魚甚麼的,許多攤位都擺放著一罐罐的魚子醬。由於魚子醬是唯一有興趣而我們帶得走的產品,所以我們最終買了幾罐不同的送禮自用。

奶類製品館
奶類製品館:連香腸也有在賣
名存實亡的熟食館
蔬菜館:氣味實在是很酸
蔬菜館:蔬果看起來很新鮮的樣子
魚類館:地面沒有水漬
魚類館
魚類館:看起來以醃製的魚類為主
魚類館:當然魚子醬等產品也有相當多

然後我突然見到一家裝潢風格完全不同的店鋪。全開放式的格局,寫著俄文的招牌,左右兩邊是木和鐵網金屬造的貨架,中間一個木製長展示台。貨架和展示台放著滿滿的都是玻璃瓶──不,全部都是酒!店鋪唯一販賣的就是蜜糖酒:以拉脫維亞的蜜糖為原材料,經過發酵和兩次蒸餾而製成的蜜糖酒。突然酒癮起的話,付1,20歐元就可以即場小酌一杯40毫升;要與親朋好友開派對的可以買標準的2公升玻璃裝,甚至可以買3瓶一套的特惠裝與朋友鄰居一家一瓶。

賣酒的店鋪
玻璃容器和蒸餾酒是絕配
就飲一杯好了

嘩。這實在是超乎想像。

店主的英語水平一般,但也無阻他推銷的熱情。過程中剛好有個大叔過來,付錢買一杯,一飲到底,然後向我們豎個大拇指再離開,就像平日人們到咖啡店買一杯espresso一樣。看來高緯度地區的人都喜歡喝烈酒。

很好。我們立刻一人買一杯。

43度卻一點都不刺喉,醇厚得彷彿冬日的小太陽。如果不是自知酒量不夠,實在是很想再飲一杯。

店主堅持讓我們捧著酒瓶拍照,就這樣玩了一會就帶著胃裏的暖意離開了。結果在里加中央市場裏,是這個店鋪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 里加中央市場Rīgas Centrāltirgus(Riga Central Market)
    • 官網:https://www.rct.lv/en/central-market-working-hours/(開放時間請參閱官網)
    • 地址:Nēģu iela 7, Latgales priekšpilsēta, Rīga 
    • 入場費:無
    • 交通方式:除上述步行方式外,旁邊就是同名車站(Centrāltirgus),駛經的電車路線為1、2、3、5、7、9、10

參加Riga Free Tour

由於在里加的時間非常充裕,我們早就決定要參加一個當地的導覽團。隨意在網上搜尋都可以找到不少涵蓋各種主題的導覽團,當中以參觀舊城區和新藝術(Art Noveau)區的為最多。然後突然看到一個介紹說要「探索里加舊城區以外的面貌」,這個名為「Riga Free Tour」的導覽團在Tripadvisor亦排行第一,所以我們就預訂參加這個團了。

集合地點是聖彼得教堂,在那裡等待我們的是朝氣蓬勃、英文說得非常快的年輕男生,他面前的黃色手提包是相認的信物。他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里加的歷史,慢慢有更多的人出現,然後就出發囉。

題外話,我們在里加幾天只見過3次亞洲面孔,其中2組人明顯都是來公幹的。可能因為不是旅遊旺季,也可能因為相比歐洲其他國家,拉脫維亞實在對於亞洲人來說不太熟悉。所以,理所當然地,我們就是參加者唯二的亞洲代表。

他帶我們去中央市場,又去逛些較冷門的地區,每一個站都會停下來講解,最後一站是自由紀念碑。因為是當地人的角度,說出來的事實和觀點都令我們對這個城市有另一番認識。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聖誕樹前停下來,問:「你們有沒有留意到整個城市的聖誕樹到今天(1月12日)還擺放著?」

我們都點頭。明明聖誕節已經過了,新年也過了,聖誕節早就應該要拆除了吧。

「因為對於一部份人來說,聖誕節才剛過去不足一個星期。」他說。

同團的外國人立刻搶答:「是因為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嗎?」

是的。導遊解釋,東正教的聖誕節是在1月7日,所以這裡的聖誕裝飾也從12月一直擺放到現在。

進一步大家就問:「東正教徒在里加或是拉脫維亞的比例是如何?」(註1)

導遊手頭上沒有數字,但他回應說,以俄語為母語的人口佔國家總人口的52%(註2),所以當地相當受俄羅斯影響──比如說,新年除夕夜有一批人會在當地時間晚上11時就放煙花慶祝,因為莫斯科時間已經到了新一年。

這個身份認同的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在自己的國家內竟然有一批為數不少的人,說著另一個國家的語言,心裏向著另一個國家,甚至過著另一個國家的節日。

導遊補充說,在當地要生活得像在俄羅斯一樣是絕對沒有難度:當地有以俄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從小到大他們可以在學校用俄語學習(註3);任何人家中都會接受到俄羅斯電視台的訊號,他們在家中又可以看俄羅斯電視節目;甚至日常生活使用俄語與他人溝通也很常見。

有人問:「那麼俄語是否官方語言呢?」

出乎意料地,不是。導遊說,在2012年當地就「是否將俄語訂為第二官方語言」進行公投,結果以接近75%的反對率否決了這個建議。他說,在官方層面,拉脫維亞語是唯一的國家語言,任何人想成為拉脫維亞公民都必須通過相關的語言測驗;但實際在社會上,俄語的使用率又確實相當高。他再補充,只會說俄語的人在當地只能持有非公民身份(noncitizen status),不得考取政府工、沒有投票權,但需要交稅。

這些資料當然我們要找的話上網也可以查到,但是從這樣一問一答的過程中,除了獲得資訊之外,我又能感受到當地人對於這個情況的無奈。國家的人口比例、語言使用習慣這些是事實,又難以改變,就算是政府和國會要處理種族矛盾、語言和身分認同的問題也相當棘手。一般人又可以做甚麼呢。

剛上了Riga Free Tour 的網頁,發現一年過去他們亦有新猷。我們當時參加的導覽團定名為「另類(Alternative)Riga Free Tour」,另設有參觀舊城區的「舊(Old)Riga Free Tour」和涵蓋更大範圍的「單車之旅(Riga Bike Tour)」。標籤為免費的導覽團只收小費,由於導遊講解得相當好,我們也沒有吝嗇。這個類型的導覽團相當推薦大家參加。

註1:拉脫維亞三大宗教的信徒佔人口比例如下: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為22%,路德教(Lutheranism,新教(Protestant)宗派之一)為20%,東正教為15%。(資料來源:美國國務院

註2:我在哪裡都找不到52%的這個數字,可能是當時我聽錯了。2011年的資料顯示,以家中所說的語言分類,56%人說拉脫維亞語、33%人說俄語。(資料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另外,根據當地2018年人口普查資料,62%人口屬於拉脫維亞種族,其後第一大少數種族為佔25%的俄羅斯種族。(資料來源:拉脫維亞中央統計局(Central Statistical Bureau of Latvia) 

註3:當拉脫維亞在1991年重新獨立時,在蘇聯時代建立的雙語教育制度繼續運作,分別設有以俄語、拉脫維亞語授課的學校。(資料來源:NPR) 2004年當地進行授課語言改革,再也沒有官方的俄語學校,取而代之的是一眾以雙語授課的少數族裔學校(包括俄語、法語等),有一定比例的課時需以拉脫維亞語授課,例如在高中以拉脫維亞語授課的比例需至少有6成。(資料來源:Euronews)於2018年,國會通過一連串教育改革,當中最受爭議的是授課語言:新政策下,學生在6年級或之前可接受雙語教育,在7至9年級則有8成科目需以拉脫維亞語授課,在10至12年級則全面採用拉脫維亞語。(資料來源:拉脫維亞教育及科學部

自由紀念碑
https://travel98.com/embed/poi/placeholder?mid=17129

“[2018芬蘭追極光之旅] 參觀里加中央市場體驗柴米油鹽的生活、參加由當地人帶領的城市導覽團” 有 2 則迴響

發表留言